生物显微镜介绍
生物显微镜是一种可以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还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的精密光学仪器。生物显微镜在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广泛应用,用于对微生物、细胞、**、组织培养、悬浮体、沉淀物等进行观察,能够对细胞、**等在培养基中繁殖、分裂的过程等进行连续观察。在细胞、寄生、肿瘤、免疫性、遗传工程、工业微生物、植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技术参数包括:数字口径、分辨力、放大率、焦深、视场、遮蔽、工作范围等。这些参数不一定都是**优的,而是相互关联和制约,在应用时,**须根据显微成像的对象和特定的情况,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对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
生物显微镜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在各种实验过程中,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实验要求,或者是不同的实验需要,显微镜也会有不同的分类,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例如:
1、根据所处使用对象的等级划分。生物显微镜可分为学生级,实验级,科研级;
2、根据目镜的数量进行划分。生物显微镜有单目式、双目式和三目式三种;
3、根据目镜与运动工作台之间的相对定位进行分级。有两种,一种是正位的,一种是倒位的。垂直(传统)生物显微镜,其物镜位于所述可移动台之上,而垂直(传统)生物显微镜位于所述可移动台之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学的,一种是电子的。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工作台,反射镜(聚光镜)等构成。目镜与物镜均为具有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目标镜头的凹形镜头比目镜的凹形镜头的聚焦距离小。物镜与放映机的透镜相似,透过它,被摄物就会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体影像。目镜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放大镜,而真实的影像,则是由目镜形成的,放大的,真实的影像。从显微镜到人眼,任何东西都会变成一个被放大了的倒影。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基于电子光学的方法,利用电子束流和电子透镜,以极高的放大率对材料的精细结构进行观察。因为其波长远比可见光短得多,因此,尽管其圆锥角度只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1%,但其分辨率仍然比普通光学显微镜高得多。光学显微镜的**大放大倍数是二千多倍,而现在的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三百万倍。
尽管生物学显微镜的分类很细致,但是它们的构造却是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如下:
1、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用于支持全镜。
2、镜臂。位于镜筒后面,通常为弓形,在支撑镜管和移动镜片时使用夹紧装置。
3、镜筒。位于显微镜上方,上接目镜,下接物镜转换器。
4、物镜转换器。位于镜筒下方的转盘,通常有3~4个圆孔,可装配不同放大率的物镜,可使每个物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5、移动台。又名载物台、工作台或镜台,用于放置标本。在工作台上放着两个被称为样本卡的金属卡,是用来夹取样本的。有些工作台上安装了一个推进器,用于将样品移开,有些工作台自己也是可以移动的。
6、调焦装置。要获得清楚的影像,就需要调整镜头与试件的间距,并将镜头的焦距调整到与试件对齐的程度,此项工作称为调焦。调整聚焦是由粗调焦钮和细调焦钮完成的。
7、物镜。由于其紧贴被观察对象,所以也叫“接物镜”。物镜是**主要的组成元件,它决定了显微镜的分辨率。目标镜头的功能是把一个样本**次放大为一个倒影。一种显微镜配有几个物镜,每一个都是几个球面半径不一样的透镜。在目标镜头的底面,镜头的孔径愈小,镜头的管径愈长,镜头的放大率愈高,反之则相反。物镜分为两种,一种是低倍物镜,另一种是高倍物镜,它的放大倍数通常是刻在物镜的镜筒上,比如4×、8×、10×、……、100×,它们分别表示4倍、8倍、10倍……、100倍。在这些镜头中,40-65倍的镜头被称作高倍镜头,90-100倍的镜头被称作油浸物镜头。
8、目镜。由于其紧贴着观察者的双眼,所以被称为接目镜。目镜的功能就是把被物体所放大的真实影像再放大为站立着的虚拟影像,它的功能和放大镜一样。但是这不会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在目镜的视场中,有一条被称为“指针”的黑线,它能表明被观测区域。如有**要,还可以在目镜中装有一把细尺,用来测量被观测对象的尺寸。通常,显微镜配有若干种具有不同放大率的目镜,它们的放大率倍数刻在目镜的框架上,如5×10×15 (显微镜的总体放大率=目标放大率×目镜放大率)。
9、聚光镜。安装在移动台下方支架上,主要由聚光镜和孔径光阑组成。聚光镜作用是会聚集光镜的光线,增加标本的照明。孔径光阑又称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在孔径光阑下面,通常还有一个圆形的滤光片架,可根据镜检需要放置滤光片。
10、光源。通常安装在显微镜的镜座内提供光源。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生物显微镜)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