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

视野计

作者:春天 日期:2025-07-07 人气:2

视野计百科知识

视野计(Perimeter)是一种用于检测人眼视野范围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评估视网膜、视神经及视觉通路的健康状况,帮助诊断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脑部损伤等疾病。


一、视野计的类型

  1. 动态视野计

    • 原理:通过移动视标(光点)从周边向中心移动,检测患者何时感知到刺激,从而绘制等视线(相同敏感度的边界)。

    • 代表设备:Goldmann视野计(经典手动操作)。

  2. 静态视野计

    • 原理:在固定位置呈现不同亮度的静态视标,确定患者在不同区域的视觉敏感度。

    • 优势:更精准检测微小视野缺损,常用于青光眼早期诊断。

    • 代表设备:自动视野计(如Humphrey、Octopus)。

  3. 其他分类

    • 手动视野计:依赖操作者手动控制,结果受操作者经验影响。

    • 自动视野计:计算机控制视标呈现与数据记录,标准化程度高。

    • 便携式视野计(如平板电脑应用):适用于筛查,但精度较低。


二、核心功能与**应用

  1. 主要功能

    • 测定视野范围(周边及中心视野)。

    • 评估光敏感度(视网膜炎性反应或神经损伤)。

    • 检测视野缺损(如暗点、偏盲、象限盲)。

  2. 诊断疾病

    • 青光眼:监测视野逐渐缩窄(如管状视野)。

    • 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视网膜疾病: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

    • 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垂体瘤压迫视交叉。


三、技术原理

  • 视标刺激:通过发光点(不同大小、亮度、颜色)测试患者反应。

  • 响应方式:患者按下按钮或口头告知感知到视标。

  • 数据分析:生成灰度图或数值图,显示视野缺损区域(如暗区代表敏感度下降)。


四、检查注意事项

  1. 患者配合

    • 保持注意力集中,注视中心固定点。

    • 避免频繁眨眼或转动眼球。

  2. 环境要求

    • 暗室环境减少干扰。

    • 校准设备亮度与背景对比度。

  3. 局限性

    • 主观检查,依赖患者反馈,儿童或认知障碍者可能结果不准。


五、发展历史

  • 19世纪中期:早期视野计使用简单弧形板(如von Graefe弧)。

  • 1945年:Goldmann动态视野计成为金标准。

  • 1980年代:自动静态视野计普及,提高检测效率与标准化。

  • 现代趋势:数字化、AI辅助分析(如识别青光眼进展模式)。


六、视野报告解读

  • 正常视野:上方约60°、下方约75°、鼻侧约60°、颞侧约100°。

  • 异常表现:

    • 中心暗点:黄斑病变。

    • 双颞侧偏盲:视交叉病变(如垂体瘤)。

    • 同向偏盲:视束或枕叶损伤。


总结:视野计是眼科和神经科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分析视野缺损,为疾病诊断与随访提供关键依据。技术进步(如AI整合)正推动其向更高精度与便捷性发展。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注意事项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视野计)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