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中频综合**仪(Low-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Device)
1. **原理
电刺激效应:
通过电极片输出 1Hz-10kHz 的低中频脉冲电流,穿透皮肤作用于深层组织:
→ 镇痛(刺激神经抑制痛觉传导,促进内啡肽释放)
→ 促进循环(肌肉节律性收缩,加速血流,**水肿)
→ 神经肌肉康复(延缓肌萎缩,增强肌力,调节神经功能)。调制技术:
采用 AM(调幅)、FM(调频)、干扰电 等模式,避免组织适应性,提升**深度(如干扰电可达10cm)。
2. 核心技术特点
技术类型 | 频率范围 | 优势 | 典型应用 |
---|---|---|---|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 1-150 Hz | 快速镇痛(门控理论) | 急性疼痛(腰痛、术后痛) |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 | 20-100 Hz | 增强肌力、延缓萎缩 | 中风后康复、运动损伤 |
干扰电疗法(IFT) | 0-150 Hz | 深部穿透、减少皮肤阻抗 | 深层炎症(肩周炎、盆腔炎) |
音频电疗法 | 1-5 kHz |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 术后粘连、增生性瘢痕 |
3. 主要适应症
疼痛管理: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镇痛效率达60-80%)。运动康复:
肌力训练(NMES提升肌力30%-50%)、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循环障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静脉淋巴回流障碍(水肿消退率>65%)。其他:
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电刺激)、胃肠功能紊乱(调节平滑肌)。
4. 设备构成与参数
模块 | 功能说明 |
---|---|
主控芯片 | 生成可调波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精度±5% |
输出通道 | 双通道或四通道,独立调节强度(0-100 mA) |
电极系统 | 硅胶/水凝胶电极片(尺寸2×2 cm**10×15 cm) |
**保护 | 电流超限自动断电、阻抗异常报警 |
5. 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
心脏起搏器植入者、恶性肿瘤部位、出血倾向区域。相对禁忌:
孕妇腹部、感觉障碍区、癫痫病史。操作警告:
▶ 避免电极跨心脏放置
▶ 皮肤破损处禁用
▶ 单次**≤30分钟(防组织疲劳)
6. 家用 vs 医用设备对比
特性 | 家用设备 | 医用设备 |
---|---|---|
频率范围 | 1-250 Hz | 1 Hz-10 kHz |
输出强度 | ≤50 mA(**限制) | ≤100 mA(可调) |
**模式 | 预设5-10种 | 自定义参数+组合方案 |
价格区间 | ¥200-2000 | ¥5000-50000 |
循证医学支持
腰椎间盘突出症:
IFT**4周后,VAS疼痛评分下降≥50%(J Phys Ther Sci, 2018)。膝骨关节炎:
NMES联合运动训练,6周后股四头肌肌力提升28%(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20)。卒中康复:
早期NMES降低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37%(Stroke, 2019)。
发展趋势
智能化:
肌电信号(EMG)反馈调节刺激强度(如Bioness L300+足下垂系统)。便携化:
可穿戴电刺激服装(如Myant Skiin™)。融合技术:
电刺激+生物反馈+VR(虚拟现实)提升康复依从性。
总结
低中频综合**仪是物理**的核心设备,兼具无创、**、可居家使用的优势。未来将向精准化(个体化参数算法)与集成化(结合物联网远程监控)方向发展。需根据病症深度选择设备类型——浅表疼痛适用TENS,深层病变需IFT或NMES。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低中频综合治疗仪)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