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振荡排痰仪百科知识
一、定义与功能
胸部振荡排痰仪是一种通过机械振动辅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改善肺部通气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尤其适用于痰液黏稠、排痰困难的患者。其核心功能包括:
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使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及代谢物液化,并定向挤推**大气道,便于咳出。
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气道阻塞,提高肺通气效率,缓解呼吸困难。
预防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风险,加速术后康复。
二、工作原理
基于胸部物理**原理,设备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排痰:
垂直振动:产生叩击力,使黏液松动并液化。
水平振动:形成定向挤推力,引导液化黏液从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出。
全胸包裹技术(部分机型):通过充气背心或气囊实现360°同步振荡,形成向上气流,排痰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2-3倍。
三、类型与分类
根据振动方式和技术差异,胸部振荡排痰仪可分为以下类型:
气压式:通过气压变化产生振动力,适用于轻中度排痰需求。
电动式:电机驱动振动装置,频率和强度可调,适应不同患者。
声波式:利用声波传递振动,穿透力强,适合深层痰液**。
全胸振荡排痰机:结合充气背心与高频振动,实现全胸同步振荡,排痰效果显著。
四、适用人群
呼吸道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等。
术后患者:全麻开胸术后、气管切开术后,因疼痛或体位限制导致排痰困难者。
长期卧床或体弱者: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无力者。
职业性肺病患者: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导致的肺功能损伤。
五、禁忌症
以下情况需禁用或慎用:
皮肤及皮下感染:胸部接触部位感染、破损。
肺部严重病变:肿瘤、血管畸形、肺结核、气胸、胸水。
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凝血机制异常、肺出血、咯血。
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心脏内附壁血栓。
其他:未稳定的头部或颈部损伤、活动性出血、颅内压过高、脊柱手术史等。
六、使用方法
操作前准备:
环境:安静、温暖,避免患者受凉。
患者:侧卧或坐位,暴露胸部,**要时屏风遮挡。
设备:检查性能,连接叩击头或充气背心,调节松紧度(以容纳一指为宜)。
辅助: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排痰前15-20分钟),备好吸痰设备(无自主咳痰能力者)。
操作步骤:
启动设备,设定频率(15-30CPS,初始建议25CPS)、强度及时间(5-20分钟,每日2-4次)。
叩击头从肺底向肺尖、从外向内移动,每位置持续1-2分钟。
充气背心机型:穿戴后调节压力,启动全胸同步振荡。
操作后处理:
关闭设备,协助患者排痰,**要时吸痰。
清洁皮肤,整理用物,**设备。
七、注意事项
体位与时间: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反流。
观察反应:**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胸闷、气促、伤口疼痛等立即停止。
皮肤保护:使用一次性叩击头罩,避免交叉感染;敏感患者选用聚氨酯海绵叩击头。
设备维护:定期清洁机箱、导线、手把,避免液体渗入马达。
患者教育:告知**感受,鼓励咳嗽排痰,**后漱口清洁面部。
八、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排痰效率高:全胸振荡技术可形成向上气流,排痰量显著增加。
操作便捷:不受体位限制,减少人工叩背的劳动强度。
**性高:无电火花及磁场干扰,适用于ICU等复杂环境。
局限性:
禁忌症限制:部分患者(如出血倾向、心脏疾病)无法使用。
成本较高:高端机型价格昂贵,基层医院普及率有限。
依赖操作规范:需严格遵循参数设置和禁忌症,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九、**应用价值
胸部振荡排痰仪已成为呼吸科、胸心外科、ICU等科室的重要**设备,其**价值体现在:
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
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使用和气管插管需求。
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改善患者舒适度。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胸部振荡排痰仪)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