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

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

作者:春天 日期:2025-07-07 人气:1

一、定义与定位

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Manual Chest Compression Device)是一种通过机械结构辅助施救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CPR)的便携装置。其核心价值在于:
✅ 解决徒手按压缺陷:维持按压深度/频率稳定性,降低施救者疲劳
✅ 提升复苏质量:确保符合国际指南标准(如AHA/ERC)

二、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

1. 机械设计

组件功能
按压板贴合患者胸骨中下段(成人:两乳头连线中点)
支撑支架固定于患者胸廓,确保按压轨迹垂直
按压手柄杠杆结构(省力设计),传导施救者下压力
深度调节器限位装置控制按压深度(成人5-6cm,儿童1/3胸廓厚度)
节拍反馈模块蜂鸣器/闪光提示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2. 生物力学原理

  • 杠杆效应:手柄放大施加力,保证深度达标

  • 定向传导:支架限制按压偏移,避免肋骨侧向骨折

  • 弹性复位:内置弹簧/硅胶垫自动回弹,确保胸廓完全回缩


三、**应用场景

场景优势
院前急救救护车颠簸中维持按压稳定性
院内转运持续CPR下移动患者(如急诊室→导管室)
长时间复苏团队轮换时减少按压中断(>10分钟复苏)
特殊体位患者肥胖者、桶状胸患者更易达到有效深度

四、操作流程(以典型产品为例)

  1. 定位:暴露患者胸部,确定胸骨按压点

  2. 固定:

    • 将底座支架置于患者背部(部分型号需抬起身体)

    • 按压板对准胸骨中下段,扣合固定带

  3. 按压:

    • 双手握持手柄,垂直下压**“咔嗒”声(深度达标提示)

    • 跟随节拍器保持100-120次/分频率

  4. 中断时机:

    • 除颤分析心律(<10秒)

    • 每2分钟轮换施救者


五、循证医学价值

  • 按压质量提升:

    • 研究显示机械按压较徒手按压的达标率提高37%(深度≥5cm且回弹完全)

  • 生存率影响:

    • 在转运途中使用可增加ROSC(自主循环恢复)概率(JAMA 2018)

    • 但对**终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改善(强调早期除颤+高质量人工通气的重要性)


六、局限性及禁忌

问题类型说明
禁忌人群婴幼儿(<8岁)、连枷胸、胸骨骨折、心脏压塞
操作风险固定不当导致按压点偏移(肝/脾破裂风险)
使用成本单次耗材费用(如**垫片)增加急救成本
培训要求需定期演练固定与定位技术(错误使用反降低效率)

七、代表产品与技术演进

  • 经典产品:

    • LUCAS™ 手动版:弓形支架+活塞按压(源自自动版简化设计)

    • CardioPump®:带吸盘手柄,按压时主动提拉胸廓(增强回弹)

  • 创新方向:

    • 智能反馈系统:实时显示按压深度/频率曲线

    • 一体化通气接口:同步管**道(e.g. 按压板整合面罩)


八、VS 徒手按压 & 自动按压设备

指标徒手按压手动按压仪自动按压设备(如LUCAS 3)
按压深度稳定性易疲劳衰减★★★★☆★★★★★
中断时间轮换时>5秒轮换<3秒接近0秒
适用环境任何场景转运/狭小空间需平坦地面
成本$200-$500$15,000+

九、专家使用建议

  1. 启动时机:

    • 优先徒手按压建立循环,设备到位后快速切换(<10秒中断)

  2. 团队配合:

    • 专人监控设备位置(防移位),另一人持续管**道

  3. 终止条件:

    • ROSSC(自主循环恢复)或宣布死亡

    • 设备故障导致按压低效时立即回归徒手按压


十、重要警示

❗ 不可替代人工通气:**须配合30:2通气比(未建立**气道时)
❗ 禁止用于活体训练:机械压力可导致健康人肋骨骨折
❗ 定期维护:检查弹簧张力/限位器精度(每月检测1次)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注意事项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