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

酶标仪

作者:春天 日期:2025-07-07 人气:1

酶标仪百科知识

一、定义与别名

酶标仪(Microplate Reader),又称酶联免疫检测仪或微孔板检测器,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专用仪器。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光学系统对微孔板(如96孔板)中的样本进行吸光度、荧光强度或化学发光等信号的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诊断、食品**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二、核心组成与功能

  1. 光路系统

    • 滤光片式酶标仪:通过更换固定波长滤光片实现单波长检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波长灵活性差。

    • 光栅式酶标仪:利用光栅分光技术实现全波长扫描(340-1000nm),支持多波长检测,但光能损失较大。

    • 光源:通常采用石英钨灯或氘灯,覆盖紫外到可见光波段(340-750nm)。

    • 滤光片/光栅:

    • 光电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见类型包括光电二极管(PD)和光电倍增管(PMT),后者灵敏度更高。

  2.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 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对数放大、模数转换后,由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终通过显示屏或打印机输出结果(如吸光度值OD)。

    • 现代酶标仪多配备计算机软件,支持数据存储、曲线拟合及质控分析。

  3. 机械驱动系统

    • 自动型酶标仪通过X/Y方向机械臂移动微孔板,实现批量检测;手动型则需人工操作,结构更简单。

  4. 辅助功能

    • 震板功能:检测前振荡混匀样本,确保颜色均匀。

    • 温度控制:部分高端型号支持孵育功能,维持反应温度(如37℃)。

    • 多模式检测:集成吸光度、荧光、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TRF)等多种检测模块。

三、工作原理

酶标仪基于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通过测量样本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OD),推算待测物浓度。其流程如下:

  1. 光源发射:光波经滤光片或光栅转换为单色光。

  2. 样本吸收:光穿过微孔板中的样本,部分被吸收,剩余光透过样本到达检测器。

  3. 信号转换:光电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和模数转换后,由微处理器计算吸光度值。

  4. 结果输出:显示或打印吸光度值,并可进一步转换为浓度值(需通过标准曲线校准)。

四、技术分类

  1. 按检测模式分类

    • 光吸收酶标仪:检测可见光/紫外光吸光度,适用于ELISA、DNA/RNA定量等。

    • 荧光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用于免疫荧光、细胞学分析等。

    • 化学发光酶标仪:检测生物化学反应中的自发光,灵敏度极高,适用于报告基因、ATP检测等。

    • 多功能酶标仪:集成上述多种模式,支持吸光度、荧光、化学发光、TRF等检测。

  2. 按通道数分类

    • 单通道酶标仪:每次检测一个孔,需手动或自动移动微孔板。

    • 多通道酶标仪:配备多光束和多检测器,可同时检测一排(如8通道)或整板(96孔)样本,检测速度更快。

五、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将酶标仪、电脑及主机置于平稳、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磁场干扰。

    • 接通电源,预热5-10分钟**仪器稳定。

  2. 装载酶标板

    • 打开测量软件,将酶标板放入架子,确保孔位对齐。

    • 盖上仪器盖,避免外界光干扰。

  3. 参数设置

    • 选择检测模式(如吸光度、荧光)、波长(如450nm)、检测方式(单波长/双波长)。

    • 设置震板时间、温度(如需孵育)及数据输出格式。

  4. 开始检测

    • 点击“开始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检测并显示结果。

    • 导出数据**Excel或其他软件进行进一步分析。

  5. 清理与关机

    • 取出酶标板,关闭仪器盖和电源。

    • 用干净软布擦拭仪器表面,保持干燥。

六、技术优势

  1. 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模式灵敏度可达飞摩尔(fmol)级别,适用于痕量检测。

  2. 高通量:多通道酶标仪可在数秒内完成96孔板检测,大幅提升实验效率。

  3. 多功能性:支持多种检测模式,满足ELISA、细胞增殖、报告基因等多样化需求。

  4. 自动化程度高:现代酶标仪集成震板、孵育、数据自动处理等功能,减少人为误差。

七、应用领域

  1. **诊断

    • 检测病毒抗体(如HIV、乙肝)、肿瘤标志物(如AFP、CEA)及**水平。

    • 用于传染病筛查、优生优育检测及自身免疫疾病诊断。

  2. 生物医学研究

    • ELISA实验:定量分析抗原/抗体浓度。

    • 细胞学分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报告基因分析(如荧光素酶)。

    • **筛选:通过化学发光检测**分子与靶点结合情况。

  3. 食品**与环境监测

    • 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及**。

    • 分析水质、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农药)。

  4. 农业科学

    • 植物病毒检测及种子活力评估。

    • 动物疫病诊断(如禽流感、口蹄疫)。

八、维护与保养

  1. 环境要求

    • 放置于无磁场、低噪音(<40分贝)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

    • 操作温度15-40℃,湿度15%-85%。

  2. 日常清洁

    • 每次使用后用干布擦拭仪器表面,避免水汽或化学试剂腐蚀。

    • 定期清洁光路系统(如滤光片、光栅),防止灰尘遮挡。

  3. 定期校准

    • 每6个月联系厂家校准波长、吸光度范围及线性度,确保检测准确性。

    • 更换光源后需重新校准,避免光强衰减影响结果。

  4. 耗材管理

    • 使用专用酶标板,避免划伤或污染。

    • 定期更换密封圈、滤光片等易损件,防止漏光或信号衰减。

九、发展趋势

  1. 智能化与自动化

    • 集成AI算法,实现自动质控、异常值识别及实验优化。

    • 支持物联网(IoT)功能,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共享。

  2. 微型化与便携化

    • 开发手持式酶标仪,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如疫情筛查、食品**巡检)。

  3. 多模态融合

    • 结合拉曼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等技术,提升检测特异性与灵敏度。

  4. 绿色环保

    • 采用低能耗设计,减少化学试剂使用,降低实验废弃物产生。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注意事项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酶标仪)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