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监护仪说明书(核心要点整理)
一、产品概述
多参数监护仪是一种用于连续监测患者多项生理参数的医疗设备,适用于急诊室、手术室、病房等场景。设备由主机、功能模块(如心电、血压、血氧等)及附件(电极片、袖带、探头等)组成,可实时显示、回顾、存储和打印监测数据,辅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病情。
二、主要功能与参数
心电监护(ECG)
监测心率、心律、ST段偏移,支持导联脱落报警及心电过载保护。
共模抑制能力:诊断模式>89dB,手术/监护模式>105dB。
无创血压(NIBP)
测量范围:成人30~270mmHg(收缩压),10~220mmHg(舒张压),20~235mmHg(平均压);儿童/新生儿范围相应降低。
支持自动测量,间隔时间可调。
血氧饱和度(SpO₂)
测量范围:0~100%,脉搏率20~254bpm。
探头适用于手指、手掌或脚部,需避免指甲油或强光干扰。
呼吸监护(RESP)
通过胸廓阻抗变化测量呼吸率,范围0~120rpm,精度±2bpm。
体温监护(TEMP)
双通道测量,范围0~50℃,精度±0.1℃。
有创血压(IBP,可选)
测量范围:-50~300mmHg,适用于动脉或静脉压力监测。
二氧化碳监护(CO₂,可选)
测量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范围0~10%。
报警功能
支持心率、血压、呼吸率、血氧、体温等参数超限报警,报警值可自定义。
三、操作流程
使用前准备
评估患者:了解病情、意识状态及皮肤情况(如是否干燥、有无破损)。
检查设备:确认电源、导联线、电极片、袖带等附件完好,无破损或漏气。
环境准备:保持安静,避免强电磁干扰(如手机、X光机)。
操作步骤
连接电源:插入交流电源或安装电池,开机自检(勿操作设备)。
安放电极:
清洁皮肤(肥皂水清洗,自然干燥,避免酒精增加阻抗)。
正极置于左锁骨中线第4-5肋间,负极置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地线放于右锁骨第2肋间。
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要时剃除体毛。
绑定袖带:
选择合适袖带(标注臂围范围),缠绕于上臂或大腿,标记对准动脉。
避免在输液或插管侧肢体测量,防止**血流或组织损伤。
连接探头:
血氧探头:夹于手指,确保指甲正对光源,避免手臂受压。
体温探头:贴于额头或腋下,固定牢固。
设置参数:
根据患者类型(成人/儿童/新生儿)选择测量模式。
设置报警上下限(如心率60-100bpm,血压90-140/60-90mmHg)。
启动监测:观察屏幕显示波形及数值,确认无报警后记录初始数据。
使用后处理
关闭设备:按医嘱结束监护,先关机再拔电源。
清洁皮肤:用干纱布擦拭电极贴膜处,协助患者穿衣。
整理用物:分离导联线,摘除电极片,**探头及袖带。
记录数据:登记监护时间、参数变化及异常情况。
四、注意事项
患者**
避免在皮肤破损或感染部位放置电极,防止交叉感染。
长期监护(>72小时)需定期更换电极位置,预防皮肤损伤。
对躁动患者固定肢体,防止电极脱落或误伤。
设备维护
定期校准设备(建议每年1次),确保测量准确性。
清洁屏幕及外壳时用软布蘸中性清洁剂,避免液体渗入。
导联线绕大圈保存,防止皱裂或变形;血氧探头用乙醇纱布清洗后擦干。
数据解读
正常心率范围:成人60-100bpm,儿童70-110bpm,新生儿100-160bpm。
血压异常:收缩压持续≥140mmHg或≤90mmHg需及时处理。
血氧饱和度<90%提示低氧血症,需检查探头位置或患者呼吸功能。
特殊情况处理
无波形显示:检查导联线连接、电极接触及患者皮肤状态。
血压测量失败:确认袖带类型匹配,排除袖带漏气或肢体位置不当。
报警频繁:调整报警阈值或检查参数是否异常(如心率过快可能为房颤)。
五、常见故障与处理
无法开机
检查电源线是否插紧,电池是否没电(长期闲置需充电8分钟后再试)。
若电源板故障,联系售后维修。
心电干扰大
确保电极接触良好,皮肤清洁干燥;避开起搏器或电除颤位置。
减少患者移动或金属物品接触,选择抗干扰强的导联(如Ⅱ导联)。
血氧数值偏低
检查探头是否松动或光源被遮挡,更换测量部位(如从手指换**脚趾)。
避免低温环境,防止指尖血流减少影响测量。
血压袖带漏气
检查袖带橡胶囊及橡胶管密封性,更换破损部件。
勿过度充气(成人设置勿用于新生儿,防止肢体损伤)。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多参数监护仪)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