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

病人监护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作者:春天 日期:2025-07-07 人气:5

病人监护仪是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医疗设备,正确使用可提高诊疗效率,但操作不当可能影响监测准确性甚**危及患者**。以下是使用时的关键注意事项:

一、使用前准备

设备检查

确认监护仪外观无破损,电源线、导联线、传感器等附件完好无断裂或漏电风险。

开机自检:观察屏幕显示波形是否正常(如心电波形是否规则),报警功能是否灵敏。

电池电量:若使用电池供电,需确保电量充足(建议剩余电量≥50%),避免监测中断。

患者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皮肤情况(如是否干燥、有无破损或过敏史)。

对躁动或意识不清的患者,需提前固定肢体或使用约束带,防止电极脱落或误伤。

环境准备

避免强电磁干扰(如手机、X光机、核磁共振仪),远离大型电器设备。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人员走动,防止干扰监测数据。

二、操作中注意事项

1. 电极与传感器放置

心电电极:

清洁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并自然干燥,避免使用酒精(可能增加皮肤阻抗)。

正确位置:按标准导联位置放置(如Ⅱ导联:右臂-左腿),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紧密。

长期监测:每24-48小时更换电极位置,防止皮肤压疮或过敏。

血氧探头:

夹于手指(**选食指或中指),确保指甲正对光源,避免指甲油或强光直射。

避免手臂受压:防止血流减少导致测量误差(如SpO₂假性降低)。

血压袖带:

选择合适尺寸:袖带宽度应为上臂周长的40%(成人标准袖带适用臂围22-32cm)。

正确位置: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标记对准肱动脉,松紧度以能插入1-2指为宜。

避免测量侧肢体:禁止在输液、插管或手术侧肢体测量血压,防止组织损伤或血流**。

2. 参数设置与报警管理

个性化设置:

根据患者类型(成人/儿童/新生儿)选择测量模式,调整报警上下限(如心率正常范围60-100bpm)。

特殊病情:对心律失常患者开启ST段分析,对呼吸衰竭患者设置低呼吸率报警。

报警处理:

及时响应:听到报警声后立即查看屏幕,确认参数异常原因(如电极脱落、血压袖带漏气)。

避免静音滥用:仅在确认**时短暂静音,并持续观察患者状态。

3. 监测数据解读

正常范围参考:

心率:成人60-100bpm,儿童70-110bpm,新生儿100-160bpm。

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血氧饱和度(SpO₂):≥9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略低)。

异常情况处理:

持续低血压:检查袖带位置或患者血容量,**要时通知医生。

血氧骤降:确认探头位置,检查患者呼吸功能(如是否发生窒息或气胸)。

三、使用后处理

设备关闭

按医嘱结束监护后,先关闭设备再拔电源,避免数据丢失或设备损坏。

皮肤护理

用干纱布擦拭电极贴膜处,协助患者穿衣,防止皮肤破损或感染。

用物整理

分离导联线,摘除电极片,**探头及袖带(血氧探头用乙醇纱布擦拭后擦干)。

导联线绕大圈保存,防止皱裂或变形。

数据记录

登记监护时间、参数变化趋势及异常事件,为诊疗提供依据。

四、特殊场景注意事项

手术中监护

避免电刀干扰:使用抗干扰模式或缩短心电导联线,防止电灼伤。

防止液体渗入:设备外罩防水膜,术后及时清洁。

转运患者时

固定设备:使用转运专用支架,防止监护仪跌落或导联线牵拉。

持续监测:确保电池电量充足,避免转运途中数据中断。

感染防控

一次性附件:电极片、血氧探头套等需一人一用一丢弃。

复用部件:袖带、体温探头等用含氯**剂擦拭后晾干。

五、常见问题与应急处理

心电波形干扰大

检查电极接触:重新粘贴电极或更换部位(如从胸导联改为肢体导联)。

减少患者移动:使用约束带或**剂(需医生评估)。

血压测量失败

确认袖带类型:成人袖带勿用于新生儿,防止充气压力过高。

检查肢体位置:确保手臂与心脏同高,避免弯曲或受压。

设备死机或黑屏

强制重启:长按电源键10秒,若无效联系售后维修。

数据备份:定期导出历史数据,防止丢失。

总结:正确使用病人监护仪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结合患者病情动态调整参数,并持续观察设备状态。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掌握故障应急处理方法,以确保监测**有效。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注意事项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病人监护仪使用的注意事项)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