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知识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知识百科

作者:春天 日期:2025-07-07 人气:4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说明书核心内容

一、产品概述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血功能的医疗设备,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辅助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及监测抗凝**效果。其核心特点包括:

技术原理:采用双磁路磁珠法兼光电监测,**血浆浑浊、高脂、黄疸等干扰,测量结果不受加样气泡影响。

操作模式:半自动化操作,需人工加样和试剂,但检测过程(如混合、计时、测量)由仪器自动完成。

适用场景:**实验室、急诊科、手术室等,满足常规凝血功能检测需求。

二、主要功能与参数

检测项目

基础项目:PT、APTT、TT、FIB。

扩展项目:凝血因子检测(如II、V、VII、X等)、抗凝血酶(AT)、蛋白C(PC)、蛋白S(PS)等。

特殊功能:支持急诊样本优先处理,部分型号配备动态电流法(电化学法)检测模块。

关键参数

测量准确度:FIB测量的相对偏倚不超过±10%,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0.975。

温控精度:试剂预温位温度控制在37℃±1℃,部分型号达±0.5℃。

样本用量:≤200μL,支持未抗凝末梢血或静脉全血检测。

检测速度:单联卡检测时间≤13分钟,四联卡≤10分钟。

存储功能:数据按日期长期保存,单机存储≥75×4份测试结果,支持掉电保护。

硬件配置

显示屏:240×128点蓝色液晶屏或彩色触摸屏,支持全中文界面。

打印机:内置热敏打印机或外接针式打印机,可打印综合报告及血凝汇总单。

接口:配备232标准接口、打印机接口及蓝牙/WIFI(部分型号),支持数据传输与远程管理。

三、操作流程

使用前准备

设备检查:确认电源连接正常(220V±10%),气源(如需)充足,管道无漏气。

试剂制备: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凝血试剂,并预温**37℃(约半小时)。

环境准备:避免阳光直射、强热源及潮湿环境,保持工作台面平稳。

操作步骤

开机预热:启动仪器,等待温控系统达到设定温度(37℃)。

样本处理:采集血液样本后离心,获取血浆用于检测。

试剂添加:将预温后的试剂加入检测杯,并加入磁珠(如适用)。

项目设置:在主菜单中选择检测项目(如PT、APTT),输入样本编号。

启动检测:确认通道状态(如“请加样”“请关门”提示),加样后启动检测。

结果读取:检测完成后,界面显示反应曲线及检测时间,自动生成报告并打印。

使用后处理

关闭设备:按流程关闭主机、湿化器(如适用)及电源,部分型号需先进入待机状态。

清洁**:

每日清洗操作键盘、检测平台及电子加样器,使用一般洗涤剂。

每周浸泡**吸气**阀、呼气阀等部件,避免使用含氯**剂。

维护保养:

每月检查空气入口防尘网、风扇防尘网,**要时清洁或更换。

每年检查吸气**阀膜片、氧传感器(如适用),**要时更换。

四、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避免违规操作导致设备故障或检测结果异常。

使用校准过的加样器,确保试剂稀释和加样量准确。

更换试剂批号或种类时,需用定标血浆重新建立标准曲线。

质量控制

每日检测前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半自动仪器需作双份测定。

定期参与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与**诊断一致性。

设备维护

避免仪器受潮、腐蚀或高温影响,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电源电压不稳定时,配置稳压电源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熔断器更换需关闭系统并拔下电源线,严格按规格型号操作。

**警示

仪器加热装置温度较高,通电时勿触及,防止**。

反应杯为一次性用品,不可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出现报警时,根据提示排查原因(如气道高压、低压、窒息等),**要时联系维修人员。

五、**应用与意义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在**中具有重要价值:

疾病诊断:辅助诊断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疾病。

**监测:监测肝素、华法林等抗凝**疗效,调整剂量以避免出血或血栓风险。

术前评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妊娠监测:筛查孕妇凝血异常,预防妊娠期血栓形成或产后出血。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注意事项
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用临床使用和诊断依据;
涉及产品( 半自动凝血分析仪知识百科)可能含有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具体详见说明书;
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涉及产品名称、品牌、型号、中标参考价企业名称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或AI生成,不作为下单采购依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屏蔽处理。
0
0
付款方式
×